肾乃先天之本,是五脏六腑的根基,“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,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” 。但首先养肾阳,补肾阳的同时,必通督脉。
督脉者,乃一身阳气之海,总督一身之阳。督脉于脊柱重合。脊柱内藏精髓。可以说,如果把肾精和肾阳作为一身元阳的起点,那么督脉就是肾阳温煦身体、发挥功能的舞台和通道。
今天分享一个穴位,是督脉上补肾阳的大穴,长强穴,快跟小小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很多人容易找错,以为就是臀部开叉的交点(尾骨尖端)。那是腰俞穴,长强穴是在腰俞穴(尾骨尖端)和肛门连线的中点哦。也就是找到尾骨,继续往下的位置。
长强穴是督脉的起始穴,是督脉的络穴,还是胆经的交汇处。长强这个区域,是身体生殖、泌尿、腰部、督脉上的问题,都是有帮助的。
长强的名字取义,长是长大、旺盛的意思;(所以小孩子除了身柱穴很重要,另外就是找长强穴了)强,就是强壮、充实。
所以,长强穴的意思就是气血很强盛。长强穴对中气下陷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
大家一直以为长强穴是调理痔疮的要穴,非常对,但是却不知道也是补肾的要穴,古人修练气功,小周天即是打通任督二脉,以意导气,起自督脉尾闾,循脊骨,上百会,下龈交,接任脉,下行循胸至脐腹,抵会阴复合于督脉,气如此升降轮回,循环不止,故名长强之意。
督脉的通畅与否,和肾阳充足与否,紧密相关。督脉虚冷,肾阳必然不固。肾阳亏虚,督脉必然冷弱。畅督脉,温补肾阳才会更加有效。温肾元,鼓动督脉才有物质基础。二者相辅相成,紧密相联。这是中华传统医学补肾阳的一张密码。
而通督脉最重要的,从会阴,长强开始。
举个例子,小孩遗尿,大家都知道是先天肾不足引起的。要补肾,补哪里呢,只要补长强穴,就可以了。
众所周知,肾为生命之源,中医认为,肾是作强之官,长强穴名字的得来也和此有关系。
按摩长强穴、涂抹九龙通络方,能治疗神经痛、遗精、阳痿等与肾精相关的病症。
现代临床研究表明,按摩长强穴、涂抹九龙通络方,还能治疗便血、痔疮、脱肛、泄泻、便秘、腰脊痛等多种症状。
点按或拍打:
力度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,缓慢揉搓或者拍打至穴位处微微发热。
关于肾虚
①、看性功能。阴虚的人早射、遗精的比较多;阳虚的人阳萎的比较多。
②、看冷热。畏寒怕冷、手脚冰凉的是阳虚;五心烦热、失眠多梦,容易盗汗的是阴虚。
③、看二便。小便发黄、便秘的人多属于阴虚;小便清长、大便溏稀的人多属于阳虚。
④、看年龄。一般来说,中青年人容易肾阴虚,中老年人容易肾阳虚。
当然还有一些症状可以看出来,比如看头发;看牙齿;看耳朵等等...
1、涌泉穴
涌泉——肾经之气的源泉。涌泉的本意是指水由下向上冒出,不高喷,称为涌泉。因此一般解释涌泉为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,来源于足下,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。所以,涌泉穴在人体养生、防病、治病、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。
1)经常按摩涌泉穴、涂抹九龙通络方、贴敷聚香堂冷敷贴,可益精补肾,强身健康,防止早衰,并能舒肝明目,促进睡眠,对肾亏引起的眩晕、失眠、耳鸣、咯血、鼻塞、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。
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,可以辅助治疗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过敏性鼻炎、更年期综合征、妇女病、老年人的哮喘、肾脏病等。以及自汗、健忘、失眠、多寐、眩晕、焦躁、畏冷等症。
2、太溪——补肾回阳,百病可调
太溪(位于足内侧,内踝后方,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)是足少阴肾经之“输”穴,是古代医籍中记述的“回阳九穴” 之一,具有明显补肾作用。
对于手脚怕冷或发凉的病人,可在睡前按摩太溪穴,在每天反复刺激之下,慢慢会感觉到暖和的。
3、复溜穴
“复溜”就是让血液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,在太溪穴直上两厘米处。这穴位治疗瘀血和炎症效果最好,所以膀胱炎、阴道炎、前列腺炎等,以及因流产留下的后遗症,都可以选择此穴。经常把这个比作六味地黄丸的功效,所以怕热口干、夜间烦躁难眠的患者,一定多灸多按复溜穴来补肾阴。
记住以上是肾经里面补肾的大穴,3个兄弟穴位配一起,补肾效果特别好。
小小善寄语,长强穴是很重要的大穴。
小孩尿床、小孩怕冷、老人怕冷,都要按摩长强穴、涂抹九龙通络方。
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
我们带你飞向健康
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聚香堂健康产品研究基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