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长寿,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外,后天生活方式也功不可没。
忙
生活一向很平常,
骑车画画写文章。
养生就靠一个字:忙。
诗曰:“生活一向很平常,骑车书画写文章。养生就靠一个字——忙!”
“有忙于写,有忙于养花、养鸟、钓鱼等等,只要是真忙,心里想的,手脚为此活动的,都是养生之道。”
忙碌,是这些百岁名人的养生诀窍!
“忙”的确是全世界众多“大师”级人物的养生诀窍。
比如:
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,设计了苏州博物馆、卢浮宫玻璃金字塔,今年101岁;
著名教育家徐中玉,主编并开创《大学语文》教材和课程,今年103岁;
“汉语拼音之父”周有光,享年112岁;
作家罗洪,被钱钟书称为“真奇才”、“真正的小说家”,享年107岁;
“国学大师”、著名学者季羡林,享年 98 岁;
巴金 101 岁,
马寅初 101 岁,
钱学森 98 岁……
这些“大师”级人物的长寿,让无数人羡慕不已。
为什么长寿?一个字:忙!
贝聿铭九旬高龄时,仍旧不知疲倦地工作,设计了苏州博物馆。工作对于他来说,也是一种快乐。他笑称自己是“劳碌命”,人到苏州,就每天埋头工地,有时忙碌至凌晨,呆在馆里的时间一般会超过8个小时,仔细斟酌每一个细节。
徐中玉的徒弟都到了退休年龄,皆是文化界的领军人物,他自己还在忙碌工作。日程这么满,体力是否允许?面对记者的疑问,老人透露了健康秘诀:“我习惯了7点起床,散步健身,工作健脑。坚持走路,保持工作状态!”
罗洪的养生法,也有一个字“忙”:每天早晨5点起床,漱洗完毕后,准时收听6时的早新闻。上午读报、看书,午饭后,小睡几十分钟,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,起床后就要构思写作。八十年来笔耕不辍,百岁时仍然思路非常清晰。
季羡林,凌晨 4 点左右他的书房的灯就会亮起。他说:“起来好去干活呀!”算起来,九十多岁的他,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会超过 10 小时。
有“汉语拼音之父”之称的周有光,在《人民日报·海外版》撰文说:“我 85 岁离开办公室,回到家中一间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书房中,看报、看书、写文章。”
齐白石也是信奉“忙”的著名人物。他要求自己每天必须作画若干,信条是:“不让一天空闲过。”
忙碌,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!
老年人忙碌会对认知功能带来一定益处。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一项研究表明,日程安排紧凑的老年人在记忆力、信息处理和推理能力的测试中往往表现得更好。
与过于清闲的人相比,忙碌的人通常有更好的认知能力,能更迅速地处理信息,并且有更优秀的记忆力和推理能力。
当人忙碌时,身体的免疫系统也处于“总动员式”的戒备状态,使免疫力提高,从而更有效地预防疾病。
忙碌的人不会产生孤独和抑郁感,忙碌能够帮助赶跑消极情绪。
让自己忙一点、找点事情做,有助于保持快乐。
从中医角度说,忙碌时,人体的筋骨也能得到有效活动,使浑身气血顺畅,有利于身体健康。
聚香堂健康小课堂
怎样让自己忙起来?
1不做懒人
仔细看看就能发现,这些长寿大师们,几乎无一人睡懒觉。生活方式极其规律,该睡时睡该起时起,工作、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。
2每周保持3~5次运动
如慢跑、游泳、打球和健步走等,可以提高身体的活力和人体在应付忙碌工作时的适应能力。
3不瞎忙
大师们的这种忙,不是瞎忙,不是忙得通宵达旦不睡觉,而是一辈子忙个不停,不考虑享清福。这样的精神,才使他们神清脑健。
4培养一个兴趣爱好
譬如琴、棋、书法、绘画、垂钓、旅游等。对于老年人来说,一个兴趣爱好,也能让人忙起来,还是乐得忙。老年人可以根据兴趣进行学习,以便“老有所乐”,在忙碌中学习,在忙碌中休闲,在忙碌中快乐。
猛戳点点关注!
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聚香堂健康产品研究基地